世界湿地日|1月31日揭晓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成果
1月31日上午,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成果报告会将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新黄河记者了解到,为探明黄河流域水鸟种类、种群数量,识别亟待保护的重要栖息地,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济南大学等院校、各地观鸟会、环保公益组织等71家单位285名调查人员首次完成了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新黄河客户端也作为特邀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此次同步调查,并深入探访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区、乌梁素海等多个调查点。
黄河流域湿地类型多样,为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东非——西亚迁徙路线上的水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此次同步调查区域涉及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调查时间涵盖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完整的生活史阶段。该调查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指导,保尔森基金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的支持,由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和UNDP-中国迁飞保护网络项目的资助。
据悉,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调查制定了统一的调查技术规范,研发了数据收集与管理平台,掌握了黄河流域水鸟种类、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现状,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进展。
校对:冬平 编辑:邢志彬 剪辑:薛童
1月31日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直播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爱观鸟iBirding,获取更多资讯
生态大讲堂学术沙龙由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保尔森基金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主办。由红树林基金会(MCF)、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管理办公室支持。